《大雄的宇宙開拓史》於1981年3月14日正式公映。影片在上映之後取得了17.4億日元的票房,比《大雄的恐龍》還要高。在奠定了「多啦A夢劇場版」地位的同時,也讓大家更加期待「多啦A夢」明年會帶來哪些驚喜。
2024年度多啦A夢劇場版《大雄的地球交響樂》於3月1日在日本上映。和往年一樣,不出意外的話,這應該是中文網絡上的第一篇詳細影評。
藤子·F·不二雄老師在這部作品中,所描繪對於生命演化的思考、人類文明進程的解析,也讓《大雄的創世日記》有着其它大長篇作品所不具備的「史詩」般的厚重感。
前幾天有朋友私信問到《大雄的平行西遊記》到底算不算藤子·F·不二雄的作品。那麼本期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大雄的平行西遊記》這部劇場版的背後都有哪些故事。
可以說短篇《大雄的恐龍》就是多啦A夢劇場版的原點,那麼本期,我們就來看一看圍繞這部非常重要的作品有哪些故事。
多啦A夢劇場版最新作《多啦A夢:大雄與天空理想鄉》3月3日在日本上映,本文是2023年多啦A夢新劇場版《大雄與天空理想鄉》的影評,全文9100字,預計閱讀時間約15分鐘。
在多啦A夢大長篇系列中,《大雄的發條都市歷險記》算是有着特殊意義的一部:這是藤子·F·不二雄在世時,創作的最後一部大長篇作品。而這部作品面市的背後,也有着一段曲折的故事。
本文基於Nokikero撰寫的文章大全集に未収錄 カットされたアクションシーン多數のドラえもん雲の王國 絵物語版を詳細に紹介,進行翻譯、編修、新增圖片。解說繪物語版、漫畫版(電影版)內容之間的區別。
新版製作組力圖在不改變故事流向的情況下儘量突出特色。公允地講,部分改動是很成功的,但是更多的是畫蛇添足,以及「改了,但放不開手腳,結果改了半拉」式的改動。這有點像我們對着一篇範文做改寫,又要大刀闊斧推陳出新,又要照顧原文的經典段落和主要邏輯,總是進兩步退一步,結果新舊部分沒有那麼嚴絲合縫,整體效果只能說差強人意。
5月28日,多啦A夢大雄的宇宙小戰爭2021(以下簡稱「小戰爭2021」)如期上映,該劇是1985年的那版的重置,37年時光,影片中場景似乎依然是昨日重現。只是那首經典的「少年期」已杳無蹤跡,不由得令人感慨,年年歲歲六一季,回不去的少年期。
時隔1年,多啦A夢新劇場版終於上映了。這一部時隔四年的重置作品,在命名方面重拾了《大雄的恐龍2006》式的命名;而在疫情影響之下姍姍來遲,最終在2022年上映了《大雄的宇宙小戰爭2021》。不管是2021年的空檔期與2005年的電影空檔期神似,還是2022年上映2021年的電影與去年的東京奧運會神似,這些巧合都讓這部電影更具獨特意味。
《大雄的宇宙小戰爭2021》上映這幾天引發的爭議可不小,中肯地去評這部電影是有難度的。於是筆者收集了不少粉絲反饋的有關電影的亮點和相對於原作存在的不足,儘可能從主創團隊的角度出發,試分析電影的亮點和不足背後的成因。
《宇宙小戰爭2021》姍姍來遲,終於在2022年與觀眾見面。用着怪盜頭像的我化身為自己不喜的「偵探」——一個吹毛求疵的評論家,走進了電影院,觀看完了整部電影,寫下了這篇形如散文的漫談。
本文為動畫電影《多啦A夢:大雄的宇宙小戰爭2021》的個人影評,這可能是簡體中文互聯網上的第一篇影評。
《大雄與雲之國》是藤本弘對自己冷戰要素故事的承繼與總結,本文試以「諾亞計劃」的始終與雲之國的興亡為主線,闡述《雲之國》一作承托時政的理想與輓歌。
藤子老師的故事已然足夠雋永,在《半澤直樹》、《四重奏》、《我家的故事》、《我到點下班》等日劇風靡的今天,《STAND BY ME:多啦A夢 3D2》有必要參與到那場浩浩湯湯的日本民族復興主旋律浪潮中嗎?
我坐在從燈光驟然熄滅、到隨着《虹》的響起而逐漸明亮的影廳,想過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希望它不要太差,希望它不要太差……」。或許正是放低了心裏的預期,最終摘下眼鏡後我喃喃自語的是「你這小子,擔心死我了」。
因為疫情等因素,這部紀念多啦A夢50周年的作品總算姍姍來遲。在這部50周年紀念作品中,也蘊藏了很多與《多啦A夢》原作和藤本弘其他作品相關的一些有趣的小彩蛋。
1998年上映的《電影附映中篇:歸來的多啦A夢》是渡邊步監督執導的感動系列最初作。本作的植物演出主要着墨在作為引子貫穿全篇的櫻花,既交代了發生在春天的故事背景,也抒發了花與人間事一同的浪漫主義情懷。
自動駕駛的時光機——《伴我同行》系列是多啦A夢的3D電影版,前作於2014年在日本上映,並於2015年登陸中國大陸,敲開了塵封多年的,日本電影進入中國電影市場的大門,並最終收穫5.3億元票房。
本文以漫畫與文學的交接為起始點,着重於探討《多啦A夢》這類幻想故事漫畫在文學方面的可研究性。並嘗試利用幻想文學的相關理論對作品進行探討,研究該類作品中所表現的文學元素。嘗試為幻想故事漫畫作品的內容研究開拓思路。
與其說恐龍新生的迦南之地是立體景觀模型演化的大雄伊甸園,倒不如說是那個集地震、海嘯、火山、核爆滅絕恐慌於一身的日本列島的鏡像。末日硝煙下瀰漫的孤島危機縈繞在每隻無邪恐⻰潛意識深處,三一一地震和福島核災的餘波尚未消散,新一輪地緣博弈的動盪又高懸在它們頭頂。令和時代的孤島將何去何從,正是這部電影想告訴觀眾的——新的恐⻰,新的大雄。
2000年3月11日,渡邊步監督改編的《電影附映短篇:奶奶的回憶》的附篇電影將該短篇故事的情節演繹得透徹而觸動人心,本文將以渡邊步監督版本的《奶奶的回憶》為例,分析該篇章為何能獨受青睞。
在2002年上映的《電影附映中篇:我出生的那一天》中,渡邊步監督以短短二十多分鐘的鏡頭將其演繹成了《多啦A夢》動畫演出史上的典範之一。在這部電影中,渡邊步將其獨具匠心的植物演出發揮到了極致。
我們依舊可以作出這樣的論斷:《多啦A夢:大雄之新恐龍》是水田劇場版中僅次於《新魔界》和《新鐵人》的一流作品,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其精良的作畫建模、巧妙的彩蛋致敬、出色的背景音樂與深刻的精神內涵都使之成為了一部配得上《多啦A夢》50周年紀念之名的優秀作品,更是一部讓人看完後回味無窮的好看的電影。
經過近一年的期待,50周年紀念大作《多啦A夢·大雄之新恐龍》終於和我們見面了。從一開始踏進電影院的滿腔期待,到觀影過程中的熱血沸騰,直至影片結束時因感動而久久不能平靜,我從本作中收穫到了許多意外的驚喜,《新恐龍》無愧於50周年紀念大作這一名號。
從這個標題也能看得出,我對於今年的劇場版《大雄之新恐龍》的評價註定不會太高,而問題的根源既是我認為編劇川村桑把大雄這一主人公的形象把握得並不到位。
50周年,40部劇場版,不是普通的動畫輕易能夠達到的成就。我們就這樣伴隨着這麼多的故事,感動着長大。也許新恐龍對新一代的孩子們來說,就是當年的舊恐龍與我們。這是一個再好不過的傳承與開始。
剛剛看完大雄,熱淚盈眶。好像在某一瞬間感受到了一種共鳴,來自於億萬年間,生生不息的所有生命。我們和他們,在漫長的時空裏、廣闊的天空下,一次次振翅,然後飛翔。
新恐龍算是為數不多的能夠讓我淚目的影片吧,因此覺得不管怎樣也還是想用心寫一篇影評。不得不說新恐龍這部作品無愧是多啦A夢50周年的紀念作品,總體觀感非常優秀,在水田版原創劇場版里絕對能算得上是上乘之作。
整個電影看下來,我會有忍俊不禁的小動作,也會有湧上鼻尖的酸意,會為孩子們的稚氣與可愛打動,還會在尾聲戛然而止時感到意猶未盡。這次劇場版無疑是優秀的,在劇情、細節、立意、作畫上均能算得上飽滿,作為哆迷,如果可以,那很有必要趁早去體會一波這場歡樂與感動的交響樂。
就電影本身而言,它的確足夠精彩,擔當得起《多啦A夢》50周年紀念作品的重任,也沒有辱沒藤子老師耗費一生的心血——甚至可以說,這部電影是水田版原創電影中完成度最高的一部作品。
公眾號月間台17600聯合多啦A夢中文網以及百度機器貓吧,有幸請到了一位參與此次劇場版製作的動畫從業人員,讓她分享一些電影製作過程中的一些故事。
17年劇場版是一部懸疑片,與18年19年相比完全不同,因此評判標準也要改變——更應當注重劇情中的懸疑元素,從這一角度看,這個電影還算成功的。從給力的音效,到懸念的設置,都算在這幾年中比較好的類型
很多人在聽到本作的名字「大雄之新恐龍」後都會抱着這樣的疑問:什麼?又重製恐龍?2006年不是已經重製了一遍嗎?怎麼還來?
曾經有人說,「京都動畫的原畫幾乎都是木上益治教出來的」,可以看出木上益治先生的造詣之高以及對京都動畫的重要性。如今斯人已逝,我們也只能從他筆下這些動畫的片段來感受先生在世時的溫度了。
我們從博士和克魯林口中得知,王國是「一顆開拓星」。大量人類和機械人從原來的星球啟程,最終在茫茫宇宙中找到新的家園定居下來,這便是機械人王國的起源了。
原惠一出道時,首先師從芝山努。身為《多啦》大山版的總導演,芝山努有着纖細的分鏡與人物描繪能力。深受其影響的原惠一,在自己負責的《多啦》集數中,嘗試了實驗性的獨特演出風格,進一步提升畫面的表現力,可說是《多啦》TV動畫脫離純粹兒童向的關鍵一步。
想必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會對電影的中文翻譯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我們有幸請到了本次參與電影字幕翻譯的三位多啦A夢愛好者,並針對一些電影翻譯上的問題進行了採訪。
筆者於首映日至影院觀多啦A夢劇場版《多啦A夢:大雄的月球探險記》,回味之餘,感觸良多,遂撰此文。本文看似專業卻並非學院式批評,僅是有感而發下的遊戲筆墨。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恐有紕繆之處,還望諸位大佬不吝賜教。
本次作品讓我看到了濃濃的藤子老師的風格,辻村真的不枉為鐵粉,深諳藤子老師講故事的方法,我認為這部作品是所有非老師原創作品中,最「藤子」的一部。同時,本作使用了很多前作元素,但由於涉及劇透,我會在後面挑幾個我看到的談一談。
如果讓我一句話評價《月球探險記》,那就是:影如其名,像一個月球。不用太仔細就能明顯看到月表的坑坑窪窪和塵土,也知道它的表面一片死寂沒有任何生命,但這並不影響當它掛在夜空中時,柔和而靜謐的月色依舊能帶給大家無盡的思考與美好。 接下來我會簡要概括下這部劇場版的優缺點。
今年是從2015年3D電影《STAND BY ME:多啦A夢 3D》(STAND BY ME ドラえもん)在中國上映以來的第五個年頭,也是多啦A夢動畫化40周年的紀念年份。結束了高考後,我也是第二次有充足的時間來看多啦A夢的電影,雖然不擅長寫影評,但是看了那麼多場多啦A夢的電影,總想為它寫些什麼。
不得不說,今年的觀影體驗特別好。本次的劇情,在觀感上比去年整體上了一個台階。故事邏輯性方面整體也比去年好很多,故事幾乎沒有什麼特別大的漏洞,且人物描寫也是特別貼近原作的。在故事要素方面,也是極其「多啦A夢式」的——天馬行空的的法寶,不可思議的異世界冒險,同伴之間的並肩作戰,各個要素之間的平衡處理的相特別妥當。
自《Stand By Me》在大陸上映並斬收驚人的票房與口碑後,能在大陸影院享受《多啦A夢》電影彷佛已是家常便飯。宣發商每年棒讀似的復讀「不舍天真」、「難忘童年」,種種操作也不難窺探到引進方對於《多啦A夢》宣發的駕輕就熟,甚至有些許的麻木。但於我而言,同荷里活流水線工業下所生產的爆米花電影不同,每年的《多啦A夢》都會為我帶來嶄新的觀影體驗,今年的《月球探險記》自然也不例外。
看了一圈子觀感評論,有感而發,所以寫下這篇個人感想,用語可能略為激進,請各位多多見諒。 先作一個總結,我對這次的劇場版的評價是良好的,本人是一位小小的作者,所以在觀看時很多時候會是一名創作者的角度,但與此同時,我亦是一位在小多啦的陪伴下長大,絕對純血的多啦迷。
影片中不斷地強調了想像力的重要性,我也認為想像力是十分重要的。往前推幾千年,人們不知道千年以後我們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一切,都是在想像力的推動之下產生的,
關於機械烏托邦的歷史,我們首先是從莉露露口中得知的,刨去意識形態上或多或少的歪曲,她的敘述是基本可信的。事實上,一位對本國人類社會失望的人類科學家所建立——這位科學家創造出了機械人「亞當」「夏娃」並希望他們創造出一個美好的天國。
綠之星有着較地球長很多的文明史,蘑菇老人見證了綠之星的開端——「一個人和一顆種子,創造了這個世界」。
多啦A夢中存在着諸多像這樣的文明,它們往往擁有以下特點,現代的科技水平遠不如從前,曾經擁有高度發達的科學和技術,然而這些東西卻失傳了,一些曾經技術也再也造不出來了,比如2014年劇場版中的狗王子柏高所處的文明,以及2017年劇場版中卡拉所處的文明等。
本文並不是內心激動、頭腦發熱的產物,恰恰相反。從萌生創作的心思到真正動筆,橫跨了我整個高三。如此長的時間跨度,好處是一些觀點得到了打磨和沉澱,壞處是相當一部分靈感流失了,不管怎麼說吧,本帖磕磕絆絆也寫完了一部分。
這本來是一個早該和大家見面的貼,我很早就有創作《〈多啦A夢〉諸文明略考》一貼的想法,也做了一些前期工作。原計劃寫完我搜集到的全部文明再發出來,但是經幸福的豆沙包 提醒,最終決定分批發出來。
《綠之巨人》更像一杯溫熱的茶,初品味苦,並不如碳酸飲料等來得爽口、富有刺激性,甚至使有些人皺起眉,但若是細茗便能品出別一番風味。
在看電影的時候,我一直在考慮,這是一個關於什麼的故事呢?想了很久,卻好像只有一個最古板的答案——愛。這不僅僅是單純的指代愛情,更多的人,是人類之間各種各樣的感情。
這篇影評,就當作是多啦A夢電影票房破一億而特別發出的慶祝貼吧!希望大家能伴隨着我的帖子,拋開情懷,去體會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一貓,一個廢柴,一個孩子王,一個富少,外加一個領家女孩就組成了我們的童年,他們看似普通,但是卻擁有我們所沒有的勇氣,善良,義氣,這或許是我們一直追捧這部被別人黑成低齡人看的片子的原因吧。
先說一下我和鐵人兵團的緣分吧,這部作品我一直認為是多啦劇場版中的神作的,可能是我看這部作品的時候已經很大了的原因吧,只是感動並沒有哭泣,雖然人家一直說感動的表達方式未必是流淚,但我總覺對一個人來說,一部能夠讓人流淚的作品是具有特殊意義的。
在新的一年開始之際,以此文獻給那些轉瞬即逝的過客~當然,這只是一個不全面的不完美的評論,因為我只寫了一些感觸比較深的人,所以人數不多,篇幅也較短,以後也許會有補充,不過,暫且就這樣吧。
《超長篇多啦A夢》精髓之一:未解之迷:藤子老師將人類未解之迷與想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充滿了誇張、有趣、甚至發人深思的想像,又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