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位於法國巴黎卡普幸路14號的一家名為「大咖啡館」內,放映了他們拍攝的時長為五十秒的短片《火車進站》,這標誌着電影開始正式進入大眾的視野。1911年,電影理論先驅里喬托·卡努多將電影與建築、音樂、繪畫、雕塑、詩和舞蹈並列,稱其為第七藝術。經過將近130年的發展,如今,看電影已經成為了最受大眾喜愛的娛樂方式之一。
藤子·F·不二雄老師本人也非常喜歡電影,在常盤莊居住的時候,他就曾買過一台8mm電影攝影機,業餘時間拍電影。他還構思過一部有關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的奇幻電影,可惜最後並沒有成行。
在《多啦A夢》中也有很多與電影有關的元素,出現次數最多的就是《超人》與《星球大戰》,多啦A夢除了拿出與超人有關的道具之外,在短篇《轉換式時間望遠鏡》(單行本第27卷)中,大雄用道具「轉換式時間望遠鏡」看到父母一起去看電影,銀幕上出現的正是由已故傳奇演員克里斯托夫·里夫扮演的超人。這部短篇連載於《小學四年生》1979年6月號,而由克里斯托夫·里夫所主演的電影《超人》也正是於1979年6月在日本上映,並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而有關電影《星球大戰》,最著名的當屬短篇《屋頂上的宇宙戰爭》(單行本第19卷)。《屋頂上的宇宙戰爭》整個故事從主線劇情到人物設定,靈感均是來自於《星球大戰4:新希望》。《星球大戰4:新希望》於1978年7月在日本上映,而這個短篇則連載於《小學四年生》1978年9 月號,也正是電影熱映期間。
《超人》和《星球大戰》都是世界電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星球大戰》重新定義了科幻電影的概念,而《超人》也開創了「超級英雄」電影的先河。除此之外,這兩部電影在製作技術上也做出了重大的創新,宣告了電影特效時代的到來。
說到電影特效,就不得不提到「特攝」,特攝這一概念雖然最初並非來自於日本,但是卻在日本發揚光大,一度成了為日本電影製作的代名詞和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
在電影製作中,廣義的上特攝,指的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技術手段和方法,達到電影中所需要的特殊效果。
在《多啦A夢》中,特攝也被多次提及。在《外星人的家》(單行本第14卷)這個故事中,小夫和胖虎說在山上的一個房子裏有外星人,於是多啦A夢就利用「無人偵察火箭」查看,故事的最後,才知道這個房子只是一個電影公司的倉庫,所謂的外星人只不過是存放在這裏的特攝服裝道具。
在《宇宙泰山》(單行本第16卷)這個故事中,多啦A夢和大雄則是幫助《宇宙泰山》劇組度過了停播危機。
在《用合成技術創造大雄超人》(單行本第30卷)這個故事中,藤子·F·不二雄老師則向我們完整的展示了電影合成的原理,在這個故事中,多啦A夢拿出來了一個名為「合成畫面裝置」的道具,這個道具可以讓將拍攝的畫面投射在現實環境中。雖然這個道具在功能上略顯誇張,但是它已經基本上完整、準確的展現了電影特效製作的技術流程,這裏也不得不佩服藤子·F·不二雄老師對於電影製作的了解程度。
到了《超大作特攝電影「宇宙大魔神」》(單行本第20卷)這個故事中,藤子·F·不二雄老師就讓大雄和他的小夥伴們真的製作了一部電影。在這個短篇里,多啦A夢拿出了一台攝像機,這台攝像機可以將兩個拍攝的畫面進行合成,從而製作出讓人意想不到的影像,其實這台攝像機的原理與早期電影拍攝中的二次曝光是非常類似的,在早期沒有計算機圖像技術(CGI)的年代,很多大師,比如喬治·梅里埃就利用膠片的多次曝光技術,製造出了讓人嘆為觀止的影像效果。
在同樣是為了致敬《星球大戰》的大長篇《大雄的宇宙小戰爭》中,小夫等人則是運用縮微模型來拍攝科幻電影。實際上在電影製作當中,縮微模型技術一直在大量的運用,《星球大戰》當中很多場景都是利用縮微模型技術來拍攝的,就算在計算機技術大行其道的今天,依然還有很多電影都在利用縮微模型技術進行拍攝。
從《多啦A夢》這些涉及到電影的故事中,不光能看出藤子·F·不二雄老師對於電影製作的了解,更能體現的是他對於電影的熱愛,大長篇的很多故事都完美遵循了電影的三段式敘事結構,很多故事甚至堪稱優秀劇本的範例,雖然藤子·F·不二雄老師一生無緣去指導一部屬於自己的電影,但是想必在創作大長篇時,他也一定把自己想像成了一位導演,指揮多啦A夢以及大雄、靜香、小夫、胖虎這些演員們拍攝了一部又一部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