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如今,我们都知道《ドラえもん》这部作品按照藤子·F·不二雄老师的要求,其中名译名统一为《哆啦A梦》(香港为《多啦A梦》)。但是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部作品以及相关角色也有很多版本的译名,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朋友们,记忆也不相同。最后我们就来说一下小夫。
小夫的日语全名为“骨川スネ夫”,其中“スネ”也没有用汉字。如果硬要找出对应的汉字的话,则可以写为“骨川胫夫”。相对于其它角色来说,小夫曾经的译名也是比较乱。
在中国香港地区的《儿童乐园》杂志所刊登的《叮当》漫画中,“スネ夫”被称为“牙擦仔”,这个“牙擦仔”和“肥仔”一样,也是外号,而本名则翻译为“阿昭”。另外,在这个版本中,也加上了中文姓氏“孟”,


1982年香港无线电视台开始播放的《叮当》动画中,则将其翻译成了“阿福”。
之后在中国台湾地区所出版的漫画《小叮当》中,也是沿用了”阿福“这个译名,为了本土化,加上了中文姓氏“王”。

广东电视台所播放的动画《叮当》中,将其翻译成了“小孬”。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画《机器猫》中,则是将其翻译成了一个非常接中国地气的名字:“强强”。

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漫画《机器猫》中,又将其翻译成了“强夫”

1995年,在藤子·F·不二雄老师的要求下,对华语地区译名进行了统一,“スネ夫”也被统一翻译为“小夫”。1995年开始,吉林美术出版社所出版的单行本都是翻译成“骨川小夫”,之后重新配音的动画版也同样是“骨川小夫”,而这个时候的台湾地区,虽然采用了“小夫”这个统一的官方译名,但是同时也保留了“王”这个中文姓氏,全名就翻译成了“王小夫”。直到2000年之后,才把全名确定为“骨川小夫”。
各位朋友如果还知道哪些译名,也请在留言区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