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 40 年来我的一些感觉。然而作为一个工科生,文笔什么的看得懂就够了⋯⋯
曾经我十分支持水田版动画,大概可以说完全看完水田每一集。窃暂且将水田动画依照画风分为几个时间段:
- 前期:2005–2007:画风未成熟,人物形态比较 “机械”
- 中前期:2008–2010:画风稳定,白色的瞳仁是正圆形
- 中后期:2011–2014:画风成熟,瞳仁逐渐变大,人物形象变得圆润和些许夸张
- 后期:2015–2017:眼睛变得更加大,如果作画良好画风是最细腻的
- 末期:2017–至今:暂不评价
对应地,也将大山动画分为这些时间段:
- 初期:1979–1981:可能受于技术原因,画崩比较严重
- 前期:1982–1987:这是哆啦头还比较圆
- 中期:1988–1998:经典的栗子头,其台配版被广为熟知
- 后期:1999–2002:哆啦的头又变为圆形,同时画风逐渐夸张
- 末期:2003–2005:从这时候开始剧场版和 TV 版的画风分道扬镳,画风格外细腻
40 周年 TV 特别放送
新的《哆啦A梦之歌》
「期待值可能过高了」。
幻想《哆啦A梦之歌》的回归,但我听到的却类似于 “最陌生的熟人”。旋律是那个调子,歌词仍旧,但是声线的感觉完全变了。相比于广为熟知的大杉久美子或山野智子版,40 年纪念版的穿透力不如前者了。
雷龙怎么说呢。。不够怀旧!
/argon.😂
我要的 takekop ta 都没有
雷龙不懂
/argon.大山念竹蜻蜓的「pu」音基本都是发成停顿(塞音)的
雷龙哦哦
山大我好像有点印象
大山羡代的「ハイ、タケコプター!」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但水田喊得太高太快了(甚至比 TV 动画里的还高;大山初期的语速也很快,但也没水田这次快),此前 mao 演唱的《实现梦想的哆啦A梦》中,水田山葵喊的道具名还是正常的。
五人组的 OP 合唱(包括之前 2015 特别版《实现梦想的哆啦A梦》)的道具名都过快了。我不尽满意,声优似乎有一种做作的表现,想要强调角色的声线特点使失去自然。大雄(小原乃梨子)在随着动画播出,越来越靠近本音出演。隔壁小新的矢岛晶子退出声优的原因也是「要维持新之助的声线难度逐渐变高,因此在配音时会过度集中在如何还原新之助的声线,导致角色的声音难以自然呈现」。
大雄(大原惠)在中后期演唱的往往很甜美(例如《ハッピー☆ラッキー・バースデー》和 »Blue Moonlight«),但从后期开始,似乎想重新强调角色的「傻」,回复早期大雄角色歌《考零分的大雄》的特征,效果反而不好。
我认为五位声优直接使用日常声线演唱或许会更好。
《梦幻乐园・大雄小镇》
其实这部作品在水田里已经有多次出现了,包括 2006/4/28 的重制以及 2010/03/19 春日祭上直接放映大山版。大山大概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夸张」的基调,例如大雄能被拖起来在天花板上溜冰。之前有人问会不会复刻打响指的画面,结果并没有,让电视里的人打了。纪念版有些细节上实在匪夷所思:出木杉等人后来会突然跑来不合逻辑和人设,那个朱元璋一样的人显然不符合水田设定,2006 年的重置中被替换成比较正常的画风。结尾大雄妈妈的表现也有些粗暴,上场就直接脚踩破坏,但在 2006 中一开始是用手抬起挪走(后来可能嫌烦才用扫帚扫开)。
总之希望复刻的地方没有复刻,不希望和不好的地方复刻来了。
夸张
很多人批判大山后末期,说「浮夸」。
/argon.我觉得一开始喷大山后、末期画风浮夸的人现在应该很后悔了
雷龙有人喷吗。。
/argon.之前有很多人喷
他们管叫 “浮夸”
雷龙这么好的画风还有人喷[晕]
/argon.即便是《好帮手碟片》我也丝毫不觉得「浮夸
雷龙哈哈哈哈呵呵哈哈哈 我觉得这是大山画风最有趣的一集
/argon.我觉得是最 “动画” 的一集
雷龙水田版初期和大山版后期的画风简直没法比啊
/argon.现在也没法比
但大山主要通过画面表现出来的夸张,而确实是用了心。有言论说《好帮手碟片》这种夸张能拉近动画和观众的距离,例如大雄吐槽的「讷~那颗心可以了吧」也是同观众所想。动画本身就是夸张的,像哭出的眼泪喷溅、跑步腿变成风火轮、无语的时候变成石头而且碎裂等,这些元素在大山后期被运用得风生水起,也能体现出角色的情感程度(惊讶得冒汗、失色和 “炸毛” 就可以透过夸张区分层次)。水田开始趋于平淡,可能是由其前期比较机械的画风奠定的。不过在《戏剧性瓦斯》中,大雄指着太阳落下的部分,相较于大山版(声效、画面变化、角色台词)更有感染力,或者讲,「搞笑」。
从弹幕就可以看出来观众的态度了。但部分集有些浮夸;我还没找到具体、确凿的例子来证明这一点。
画风
大山初期的画风我不太喜欢,偏离漫画太多,崩坏也非常严重。开篇哆啦肚子上白色区域与脖子相连的地方甚至被断开,但试做《室内钓鱼池》却较为正常,可能是为了一星期 7 天的放送赶工。精工出细活确实没有错。中期及以前人物身高被夸张化,哆啦美不足大雄的一半高(类似于《蜡笔小新》的刻画方法)。
Po 几张大山后末期的照片:
水田确实是不如大山用心了。我不认为有人赞同水田初期能够刻画出这样细腻的画面,放在今日也足以媲美。
后末期频繁画崩,据言是被外包。参见帖子「为什么最近的新番上色作画都崩的好厉害」(后期)「近年最严重《哆啦A梦》作画崩坏事件?! 日本网友高喊『别欺骗小朋友感情』」(末期)。或许是为了迎合子供向化趋势,末期画风变得更为鲜艳和扁平。但画崩却愈发严重。引言中未概括末期,因我实在不太喜欢这种画风:勾线不甚精致、颜色过于饱和。在漫画、大山后期和水田中期开始角色丰富的服饰也同样被删减(// 不过未必是坏事)。
但后期也同样有优质的作品。个人认为最能代表水田画风巅峰的一集是重置自大山《三月的雪》,在 2016 年放送的《让圣诞节降雪吧》。至于为什么:镜头选取、光影、表情、背景绘制等,都已经很明显了。
偏门的东西
一开始哆啦的鼻子并没有光泽,但随后便一直被绘制,如 bugs 一般的存在,无论环境是否足以引起高光;《猫狗时空传》中又能根据时空隧道的灯光变化(但时光隧道里的光源是什么样的存在?)。大山中人物眼睛的表现方式是很一致的,都是基于白色的椭圆形,眼神在这个椭圆形内变化。但水田中,胖虎没有眼白,静香有肉色的眼皮,但小夫依然是在始终存在的椭圆形内描绘眼神的。大山后期剧场版画风不跟随 TV 版,从此几乎每一年的剧场版画风都差别悬殊。水田似乎将大部分经费全砸在剧场版上了。小夫的嘴,在 2012 和 2013 年剧场版中的特征被削减,而且嘴形可以不沿脸型拘束,即嘴未必连着脸上的尖角。
时光隧道(次空间)有非常多的版本。大山初期 TV 为蓝黄白色神秘风格,剧场版为绿底棕钟;中期开始的经典蓝白底白色穿梭线黑钟轮廓(展现哆啦美的时光机可能会是玫红色底);后期开始时光隧道的时钟变为彩色(以剧场版的为准)。水田后期及以前的时光隧道都可以看到明显的空间折射现象(类似于「热浪」),2012 年剧场版的钟表被设定为可观测到且遵循真实刚体运动规则,2016 剧场版及水田末期又走回抽象风格。
道具的部分构造会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让圣诞节降雪吧》中天气箱内部的构造明显比《三月的雪》中集成度更高了。
剧情和设定
藤子老师在世的时候,动画和漫画很多部分是重合的。知乎上已有提问「有没有感觉作者在世时,《哆啦A梦》不只画风,连整部作品前后期的风格都差很大呢?」等问题和诸多优秀的回答,在这里摘要几个点:
- 自作者去世后,大山版愈来愈多的原创故事应运而生,偏向故事多元化,原创故事开始大放异彩。
- 大山版的重置故事水平质量进一步提升。1998–2002 年的中篇附映均是选取原作的感人故事,在情节方面作了颇多的改动,却使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感人肺腑,特别是营造氛围方面。
领家的帅气少年- 「苦口婆心」倒是真的,但我不觉得加入这一性格是件坏事。这一来是使《哆啦A梦》更具教育意义,二来也符合哆啦A梦保姆机器人的设定。
Shimmer
不甚了解这段时期,不敢妄言,但个人感觉大山初期很多人设都不那么 “正确”,或者讲叫「男孩子气」。早期的哆啦有些游手好闲,静香的善良也未明显展现,像作为男孩子(包括大雄)的角度,具有轻度暴力(旧《铁人兵团》中的暴力改造在新版中被指「不合人道」)和性表现,胖妹也被刻画成什么都不懂的顽皮形象,直到最后胖妹设定为一个有梦想的温柔女孩(P.S.:个人认为在《加油!胖虎》里胖妹的声线十分入戏,而水田版使人产生的第一印象依然是不懂事的捣蛋鬼)。后末期感动系列的映画中篇附映可以代表整部动画叙事的最高水平,也是令我一个缺乏社交、没有爷爷奶奶的人每次都能看哭的经典。
水田前期 “走马观花” 地回顾了一遍《哆啦》最早的剧情后,再次回复常规。中期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中长篇作品,如跨越两周的《哆啦A梦 VS 德古拉》和《地底国的探险》(大概是《南极咔嚓咔嚓大冒险》的原本)等及许 40 分钟中篇。人物生日特别篇也多见于这段时间。后末期经常炒冷饭,让我不再有耐心专注于动画,观看时往往进行其他作业。好在后来逐渐又出现了较多的原创和原创改编。
大山中期后设定逐渐稳定,但在水田并没有继承很多,设定至今都未稳定:哆啦A梦的诞生被设定了三个以上的版本(虽然可以理解为剧情需求);有时候观众无比熟悉的道具,依然被重复介绍。
时间连续性
摘自 B 站「喜欢拉面」投稿《【连载】哆啦A梦 556【钉铛】》「我们有个小壁橱」的 63 楼。
而本集除了对于大山版动画的致敬元素以外,第二个故事《偷窥哆啦A梦》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水田版动画的阶段性回顾。这个故事不仅有着非常非常多的捏他,而且也把水田版动画(其中的某一个平行世界)的时间线串了起来。
《哆啦A梦》的连载方式以及动画的制作模式决定了这部作品从一开始就同时具有多个平行世界,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故事都是与其他故事绝对独立的,本周的第二个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故事在水田版动画中倍设定成发生于《天花板上的宇宙战争》等故事之前,并发生在《青之泪》《哆啦A梦的一日之恋》等故事之后,而这些故事都同属于同一世界线。
其实有一点要指出,水田的时间线是连续的,并且这些似乎在一个年份不会增长的平行世界(与《齐木楠雄的灾难》的设定有不同)。有例子如《哆啦A梦生重病了?》暗示了下一集《哆啦A梦重生之日》、《哆啦A梦的假日!!》暗示了下一集《哆啦A梦的青之泪》,以及还有 2007/6/8 放送的《不能养哆啦A梦吗?》和《恐怖的胖虎生日》中,后者的开头直接谈论了前者的剧情。所以我觉得这仅是同一时间线的不同表现,节目呈现不一定按照时间线来。
这样说似乎仍然欠妥。
他说:
这段话是我发的。需要说的一点是水田的时间线并不是连续的。漫画的连载方式本身就决定了哆啦A梦同时存在多个平行世界。你提的这些例子只能说明这些故事存在于同一个世界里面,但是并不能推导出所有的故事都存在于同一个世界里面。
研究哆啦A梦就绕不过哆啦A梦的学年志连载模式。漫画最核心的基础设定动画是必须要继承的。
不愿意承认被我们熟知的《哆啦》有多个平行世界,大概是片面地固执于「哆啦A梦只有一个」的想法造成的吧。
创新和与时俱进
水田从中后期开始整体开始走下坡路。个人认为换画风一定程度是为了拉收视率(从数据上来看总体确实是在下降),但依然治标不治本,剧情创新没多少(窃以为有自暴自弃之嫌)。
仅是手机,其他的 21 世纪产物,例如层状公寓、电脑、超市,都是曾经出现过但随后又弱化或者取消了(上述三个分别出现于《加油胖虎》、水田中期小夫的房间、水田《妈妈与妈妈的对决》),似乎是为了保留时代感。⋯⋯然而奇天烈大百科 TV 中又觉得比同期的哆啦要 “现代” 许多。
之前有人发帖问为什么大雄没有智能手机;有了话哆啦A梦就没那么大的作用了。大山时代由于科技发展还比较缓慢,问题不那么突出,而在当前的科技环境下,哆啦的神秘感似乎越来越微弱,很多曾经的设定和剧情在当前便不合逻辑。间谍机器人、示范信笔、徽章追踪器⋯⋯这些现实中差不多可以说已经被发明出来了;时光电话、时光电视、如果电话亭这些取材于当时事物的道具可能对我们以及未来的观众越来越陌生:电话的按键、笨重的电视、路边的立式电话亭已经不复存在。(不过部分被加入了新的功能,例如时光电话的立体投影。)《哆啦》一开始也是能让小孩子可以期待,幻想未来的科技。现在来看,哆啦的主角性质越来越弱了。
然而《蜡笔小新》制作组能够尝试新兴事物,如点外卖、在 app 上贩卖不需要的东西(咸鱼?)(但是最近的质量也比前几年低一些,新声优上任后很多就是重配音先前的)。《时光借物赛跑》是哆啦少数几个新兴的原创,平板造型的器械与现实很贴切。不过现在的全世界科技发展看起来确实处于瓶颈期,让制作组依然能够保持创新,可能很艰难。
另,2112 年真实地到来并不远。大雄的辈分关系、《哆啦》中刻画的未来和真实可实现未来的冲突又应该如何解决、《哆啦》还能否继续安稳地播出;我不愿多想这些。
杂谈⋯
关于 »STAND BY ME«
这部作品适合那些对哆啦感兴趣却了解不深的人,用以快速领略哆啦的世界。但对于资深粉丝,或许期望依然太高。个人觉得它并不尽人意:人设令人生疏,剧情深为人知,企图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展现角色,却终究没有数十年来给人留下的人物丰富的形象深刻,相比于大山中篇附映表现能力也稍逊。
世修
水田以来世修被刻画成了令人不那么喜欢的角色,»SBM« 中的自私、《哆啦A梦的重生之日》中的懦弱、《百年后的副刊》没有礼貌。
哆啦美
大山中大多是很乖巧的形象,水田的设定 “皮” 了很多,还有了异样的审美(《猫型机械人VS犬型机械人》《银河赛车大赛》)。
剧场版
大山前期及前谈不上 “令人兴奋”,大都是很朴实地叙事。后来制作组对剧场版越来越重视,并一定程度地牺牲了 TV 版。最不喜欢《宇宙英雄记》,感觉实在是低龄化了。
一般
一个人我小时候的梦想之一是
去看剧场版首映
我都等了
emmm
算了忘了什么时候开始想的了
/argon.你对这部剧场版的评价最接近于以往的哪一部呢
那个人emm
不评价😂
/argon.[望天]
那个人每一步都不一样啊
/argon.剧本水平的话
那个人反正我每一步都看得很开心
这么说吧 剧情被批得很惨的我都可以看得很开心[小纠结]
/argon.我有几部看得很窝心
最例如宇宙英雄传
那个人好
挺好的
非常好
(这是我的评价
我很喜欢
😂
那个人emm
每部都看
不分好坏
哆啦A梦就是哆啦A梦
至少我是不会去在意什么剧情啦
有得看就开心
故事再烂也看得开心
倘若我也有这样宽宏的心怀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