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學生時代都有過被家長和老師將課外書沒收的經歷,在很多家長和老師眼裡,課外書就是學習的天敵,尤其是漫畫。很多人也會羨慕我們那個二次元產業異常發達的鄰國——日本,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日本,被手塚治虫稱為「像空氣一樣不可或缺」的漫畫也曾被家長和老師視為公敵,甚至差一點因為一場聲勢浩大的運動而被毀掉,這場運動就是席捲整個日本的「禁止有害圖書運動」(日文:悪書追放運動)。
1945年,投降之後的日本進入了戰後重建時代。因為物質的匱乏,使得看漫畫成了當時人們為數不多娛樂形式。1947年,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漫畫——手塚治虫的《新寶島》發表,這部奠定了日本漫畫未來表現形式漫畫,一經推出,便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從而推動了漫畫的發展,很多人都是看了這部漫畫之後,走向了立志成為漫畫家的道路。另外,此時被美國接管的日本,倡導的是新聞出版自由。所以,在此影響下,包括漫畫在內的各種出版物也是質量參差不齊,這當中尤以「赤本漫畫」最為嚴重。所謂「赤本漫畫」是對當時一些地下廉價出版物的一種統稱,因為封面多採用紅色,所以便被稱為「赤本」。這些「赤本漫畫」為了搏人眼球,往往在封面和內容上打色情擦邊球,甚至還有鼓吹軍國主義的內容出現。客觀來說,包括這些廉價的「赤本漫畫」在內的很多出版物內容,確實對青少年的身心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所以在這種大環境下,日本的文化部門和相關民間文化團體開始進行提倡淨化出版環境的運動。
1955年3月,日本的一份叫《日本讀書報》的報紙刊登《兒童雜誌真實情況》系列報導,在這份報導中,詳細的分析了當時日本漫畫的現狀,並提出了一個觀點:目前日本漫畫的內容讓人感到憂慮。並且舉出多部當時正在連載的漫畫內容加以分析和批判。由於當時很多漫畫的題材都是以冒險為主,主人公難免會遇到各式壞人,並會與之交戰打鬥,而這些內容也恰恰是這份報告所批判的主要論點之一,因為當時的日本正處於戰後的重建階段,對戰爭這種字眼是極為敏感的,雖然書中所描寫的重點並不是打鬥本身,而是強調主人公在冒險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精神和品德。
實際上,這場「禁止有害圖書運動」最初並非只是針對漫畫的,但是漫畫在當時還是主要做為兒童讀物,所以便首當其衝。同時,在學校方面,很多家長也反應自己的孩子經常看漫畫會影響學習,希望學校和社會有關方面可以出面。甚至在有些學校還出現了在操場上將沒收的漫畫進行焚燒的場景。後來更是有相關民間團體加入,類似的情況也愈演愈烈,全日本各地都開始了類似的焚書事件。面對種種壓力,許多書店甚至將漫畫下架,這裡面就包括手塚治虫的《鐵臂阿童木》。很多評論家甚至認為,漫畫中,阿童木諸如從天台飛出、打鬥、破壞等等這些動作會讓兒童模仿,從而引發危險。
作為當時日本漫畫的領軍人物,手塚治虫憤慨的評論道:「這簡直就是像中世紀的時候,隨便抓到一個女人就說是魔女然後就處於火刑!漫畫本身沒有錯,漫畫能帶孩子無限寬廣的夢想,這也是我成為漫畫家的理由!」 但是手塚治虫的觀點並沒有得到那些批評者的認同,在批評者看來,漫畫的流行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問題,這些批評者和一些民間團體(包括家長與教師的聯合組織和文化人團體)還煞有介事的成立了一個「良書推薦委員會」。而以手塚治虫為首的這些漫畫家還跟各雜誌社的編輯以及一些教育家們商討一下對策,雖然這些漫畫家一再表示:「漫畫會成為在內涵上不輸給兒童文學的藝術形式。」但是批評者始終堅持「漫畫只不過是一種娛樂工具」這一觀點,雙方根本無法達成一致。隨著事件的持續發展,漫畫家除了無奈,也拿不出相關對策,此時的手塚治虫也同樣背負著巨大的壓力,其家人甚至勸他放棄漫畫家這一職業,而手塚治虫則說:「我堅信漫畫的力量!」
這場運動持續了一年多之後,有不少教育家和文學家陸續站出來,對漫畫表示了理解,同時還在輿論層面表達了對漫畫的支持。他們認為,好的漫畫並非是不良書刊,它對兒童來說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種文化形式。於是這場轟轟烈烈的運動便像流行風潮過後那樣漸漸平息了,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完全結束,這場運動的餘波甚至一直斷斷續續的持續到了1960年代末。
黎明前的夜晚是最黑暗的,這場運動對於漫畫來說,也是如此。因為越來越多的文化人士的關注和深入地研究漫畫,使得人們開始重新審視漫畫這一新興的藝術形式,為未來二十年內漫畫的蓬勃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次事件過後,手塚治虫說:「在禁止有害圖書運動的影響下,那麼多焚書之火也沒有讓漫畫消失,這足以證明漫畫的力量,而以後也不會有什麼東西會讓這股力量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