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子·F·不二雄老師曾在一次訪談中說過這樣一段話:「我認為《哆啦A夢》是我至今為止所創作的漫畫的一個歸結點。首先作為現實體驗,小時候看過各種各樣不可思議的故事,有《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西遊記》。還有長大後看的海野十三的科學冒險小說。另外手塚治虫老師的作品讓我對漫畫這種表現形式所擁有的可能性大開眼界。還有一本從小就放在書架上的厚厚的《落語全集》。這些東西都保留在了漫畫裡,這其中之一就是《哆啦A夢》。」
由此可見,「落語」是藤子·F·不二雄老師在創作《哆啦A夢》時,一個非常重要的靈感來源。
落語是日本的一種傳統曲藝,起源於江戶時期,表演形式與中國的單口相聲非常相似,都是表演者在舞台上通過語言及動作來講述各種故事,故事也多以笑話為主,但是也有「怪談」等其它題材。落語中的表演內容很多都是來自於日本的民間故事,但是日本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也有相當一部分內容取材於中國的傳統故事。
「落語」這個名字確立於明治時期,之所以叫「落語」,是因為在故事的最後都會有一個「落下」的包袱,所以就得名「落語」。
落語在表演的結構上,分為枕(まくら)、本題、落下三個部分。
枕,也被稱為前話、導入部。就是表演的開篇部分,基本上是演員的自我介紹,以及通過幾個帶有包袱的小笑話活躍氣氛,然後引出故事的主題和人物。
本題,就是表演的主體,開始敘述整個故事情節一般也是以帶有小包袱的情節做為展開,故事中也會有懸念、反轉等情節,吸引觀眾注意力。
落下,也就是把最後的包袱抖開,故事結束。
如果仔細比較一下,不難發現,其實《哆啦A夢》的很多短篇故事,都與落語的結構非常相似。比如,在單行本第一卷第一話《來自遙遠的未來之國》這個故事中,開篇通過大雄一系列的奇怪遭遇,引出了哆啦A夢,然後故事進入本題,其中還有假上吊、假火烤這種反轉來吸引讀者注意力,並在故事的最後隨着大雄的」落下「,完成了最後的包袱。實際上,」假上吊「這種情節也是落語中比較常見的段子。
除了在故事結構與落語相似之外,《哆啦A夢》的很多短篇故事也直接取材於落語,比如收錄於單行本第10卷里的《人體切割機》這個故事,就是取材於落語裡的《胴斬り》,《胴斬り》這個落語說的是,從前有個人被武士一刀切成兩半,但是這個人並沒有死,上下兩半也分別生活,還找了一份非常適合的工作,直到有一天,下半身托人去告訴上半身:「告訴我的上半身,少喝點茶吧,就快要尿出來了。」
而收錄於單行本第27卷的《沒有鏡子的世界》這個故事,也是取材於落語《松山鏡》,這則落語說的就是從來沒有照過鏡子的人,第一次從鏡子中看到自己的臉所引發的啼笑皆非的事情。
可以說,落語這些風格各異的段子,十分符合藤子·F·不二雄老師對於「SF」的定義,即「有一點不可思議」,想必這也是藤子·F·不二雄老師喜歡從落語中尋找靈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