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生活中的不可思议
谈藤子老师的“SF”

Studio_active首发于Bilibili

首先说明一下,笔者虽只是一名《哆啦A梦》的爱好者,没有看过藤子老师的很多作品,但是还是希望能够从《哆啦A梦》的角度,分析诠释一下藤子老师的SF精神。

藤子老师心中的“SF”,并不是“科幻”的意思,而是“一点点不可思议”,青文出版社翻译成“异色”。一点点不可思议,那么在藤子作品中更多的就是真实感。笔者认为,这个“SF”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现实方面的刻画,而另一个是对不可思议的刻画。

在现实当中,最贴近我们的,或许就是生活了。在藤子老师创作的《哆啦A梦》当中,有非常多的地方很贴近生活。比如故事当中会出现一些歌曲,它们或是日本的民歌,或是当时流行的歌曲[1]。故事当中也会出现流行的漫画,或者是杂志、偶像等等。在一些篇目当中也会出现日本的传说,或者是小说,一些故事也取材于藤子老师常爱听的落语故事。就是作为路人的群众,也会喜爱哆啦A梦的道具,这也是因为它到达了各自心中的愿望。

《我出生的那一天》,大雄父母对大雄那么平常的起名,蕴含着美好的期盼,这种事,仿佛是从生活中信手拈来的一样。离家出走的事,在《哆啦A梦》当中也不是一次两次被提到了,我们有时,也会怀揣着这种想法吧。

哆啦A梦中文网的网站上面,似乎提到过哆啦A梦的世界观(世界设定)。而这个世界观,只有一句话:我们生活的世界。(大意)没有架空,也没有很多的虚构,好多地方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得到出处。起先没有对比,所以不知道它的特点,而现在,我大概能明白一点了。于是《哆啦A梦》也在变,只为了更好地贴近生活。

所以台版的本土化,在现在看来或许有点不尊重原作的意思,不过细细一想,这也许也是对原作精神的诠释。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它同样达到了贴近生活的目的。 或许在短篇中没有很多的不可思议,于是现实的色彩会变得淡薄,那么就以大长篇做例子吧。藤子老师创作的各个大长篇,都含有当时漫画流行的要素,例如《大雄的恐龙》当中的恐龙,《大雄的铁人兵团》当中的机器人。猫吧有批评学者认为现在的剧场版进入“正题”的时间太快,缺少了对生活的描写,这就是“现实”的缺少。

渡边步曾经有一个官方的称号“Fの伝辺士”,这肯定证明了他的创作继承了,而且发扬了藤子老师的理念。《大雄的绿巨人传》中对小镇的刻画使我过了几年仍然记忆犹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况且对路人的刻画,是那么有烟火味。

不谈故事的本身,来说说角色。大雄、胖虎、小夫,他们都是立体的人物,而不是扁平的,这正像人,很难用一个词语准确概括(除非是提到两面性的词语)。于是在看漫画或是看动画的过程中,代入是很正常的,有时候看着看着,便会不自觉想到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事,甚至“移情”,这不也证明藤子老师对于“现实”刻画得深吗?

虽然很真实,但是《哆啦A梦》的故事中还是少不了不可思议的成分。因为真实,所以才会想要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和真实是相存的,正是因为接近现实,才会想要故事中有不可思议的情节;正是因为太不可思议会让人感到荒谬,所以故事中也必须有真实性。

举个例子吧,如果电话亭。如果不是因为平时的后悔或者突发奇想,藤子老师怎么会想到这个道具?正是因为大雄的不顺心,才会创造出魔法世界。魔法世界中的各类场景,也都证明了藤子老师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人。


藤子老师在创作前,受到猫与女儿的玩具的影响,头脑中浮现出了哆啦A梦的形象。这个形象来自于生活,却又与现实生活的任何一个形象都不符合,这就是不可思议。 SF——一点点不可思议——意味着生活与不可思议交织在一起。正是交织,才造就了《哆啦A梦》,才有了《哆啦A梦》今天的辉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