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子·F·不二雄老師生前一共創作了17部多啦A夢大長篇漫畫作品和18部多啦A夢動畫電影作品。這其中除去作為遺作的《大雄的發條都市歷險記》以及沒有漫畫原作的《大雄的平行西遊記》之外,藤子·F·不二雄老師完整創作的作品共有16部。在這16部作品當中,於1995年上映的《大雄的創世日記》無疑是最特殊,也是極富有爭議的一部。
《大雄的創世日記》電影上映於1995年3月,而漫畫則是於1994年9月到1995年3月連載於《快樂快樂漫畫》上,是多啦A夢第16部電影作品,以及第15部大長篇漫畫作品。
在故事方面《大雄的創世日記》與之前的大長篇作品有很大的不同,這部作品是整個大長篇系列作品中,唯一一部大雄他們沒有參與冒險的故事,整部作品由一個個小故事組成,大雄等人全程基本上是作為一個旁觀者,只是在故事的最後,出面幫忙調停了兩個種族的紛爭。另外,這部作品也沒有傳統的正邪對立,衝突的雙方只是由於各自的立場不同。同時因為作品中還包含了大量的科學、歷史、文化、宗教等元素,使得兒童觀眾對一些內容無法理解,再加上故事中缺乏冒險以及對抗等元素,這部作品在當年的評價很一般。接下來,我們就來對這部特殊的大長篇作品中包含的涉及科學、歷史、文化、宗教等內容做一個解析。
普遍認為,這部大長篇的故事靈感來自於兩部短篇——收錄於單行本第5卷的《地球製造法》以及收錄於單行本第18卷的《幸福的星球》。
《地球製造法》這個短篇當中,多啦A夢拿出一個道具叫做「地球組合」,這個道具與「創世套裝」功能幾乎一樣,都可以創作一個地球,只不過在這個短篇故事中,大雄所創造出的地球,只是演化到恐龍時代就被大雄媽媽給毀掉了。
在《幸福的星球》這部作品中。大雄和多啦A夢將一個小行星改造,這個小行星也擁有與地球一樣的演化過程,甚至在這個星球上,還有一個與大雄從外表到性格都一模一樣的大雄。
另外在《SF短篇集》中,也有一個名為《創世日記》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主角也肩負着「創世」的使命,只不過,主角所觀測就是我們的現實世界。稍有差池,世界就將不復存在。從這幾個故事可以看出,藤子·F·不二雄老師也對世界乃至整個宇宙的由來,有着自己的理解。
故事的開篇,大雄在看一本兒童讀物,這本讀物的內容就是聖經上關於上帝創世的故事,這也為後面故事的發展做了鋪墊。
之後,多啦A夢為了幫助大雄完成作業,購買了一個名為「創世套裝」的道具,這個道具可以讓使用者創造一個地球,而這個地球與現實中的地球相差無幾。但是在創造過程中,這個「地球」上遲遲沒有誕生生命,所以多啦A夢就讓大雄用套裝中的控制手杖對「地球」進行一番「刺激」。實際上這個情節就來自於科學界對於生命起源的假說。
科學界普遍認為,地球上最初的原始生命誕生於35億年前。而關於地球生命的起源有三種假說:一、自然形成說,二、外來說;三、外界刺激說。
自然形成說,顧名思義,就是在地球有了原始海洋之後,原始海洋中的化學物質通過不斷的相互作用,產生了最初的生命形態。再經過數十億年的演化,誕生了高級生命,以及人類。不過近年隨着不斷的研究,科學界支持這一假說的人越來越少。
外來說,持這一觀點的科學家認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很可能是來自於地球之外,一些流星,彗星等天體上攜帶有能夠形成原始生命的物質,這些天體撞擊地球後,其捷帶的物質就留在了地球上。外來說在文學、電影等藝術領域非常受歡迎,很多科幻作品的創作靈感都來自於這一假說。
外界刺激說,這一假說是在近代開始流行,持這一假說的人認為,原始海洋中的化學物質,因為外界的刺激,比如光、電、熱等等,相互之間產生作用,形成了最原始的有機體,之後這些有機體就形成了最初的生命形態。從《大雄的創世日記》中的情節來看,似乎藤子·F·不二雄老師是比較支持這一假說的。
在大雄的「地球」上有了原始生命形態之後,藤子·F·不二雄老師就為我們描繪了波瀾壯闊的生命演化進程。但是大雄心心念念的恐龍卻沒有出現。於是,多啦A夢就抓住了一條肉鰭魚類。用進化光線,促使其進化成了早期的四足類動物。
對於海洋生物演化到陸生動物的過程,在古生物學界家也一直是眾說紛紜,但是通過對化石以及現代兩棲類動物的研究,普遍認為,由於肉鰭魚類在魚鰭中有中軸骨,並且有明顯的肌肉組織,所以具備演化成早期陸生四足類動物可能性。
再之後,就是恐龍的登場,恐龍曾稱霸地球長達1.5億年之久,但是在距今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突然」集體滅絕。現如今,恐龍滅絕一直是古物學界的一大未解之謎,從近代開始,彗星撞擊說佔據主流。藤子·F·不二雄老師似乎是比較支持這一說法,不光是在《大雄的創世日記》中,在另一部以恐龍為主題的《大雄與龍騎士》中,也描繪了彗星撞擊地球造成恐龍滅絕的畫面。
恐龍滅絕之後,等到大雄他們再次來到自己所創造的「地球」時,人類已經登場了。
由於藤子·F·不二雄老師是日本漫畫家,那故事的主舞台,當然是這個「地球」上的「日本」。
在漫畫中,出現了日本的「彌生時代」以及「平安時代」。
彌生時代,指的是大約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250年這一時期。這時的日本已經進入了農耕社會,根據史料記載,在這一時期,日本已經與中國建立了聯繫,並曾向漢光武帝劉秀進貢。
平安時代,則指的是公元794年到1185年這一段時期,這一時期唐代文化大量傳入日本,同時平安時代也是日本天皇最後的輝煌時期,平安時代結束後,武家政權開始統治日本,天皇便淪為了日本政壇的「吉祥物」,一直持續至今。
其中在彌生時代發生的少女獻祭的故事,很有可能就是來自於現實日本古代的著名傳說——八岐大蛇。
在藤子·F·不二雄老師的訪談中曾提到過,他原本是想描繪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發生的更多的故事,但是由於篇幅所限,所以只好作罷。但是,藤子·F·不二雄老師在漫畫中,還是描繪了不同國家的風貌,比如中世紀的歐洲、古代希臘,還有著名的亞歷山大燈塔。
同時故事中還提及了其它幾個世界歷史上的著名事件,比如歐洲黑死病暴發以及十字軍東征。
歐洲黑死病暴發,發生於1347年到1353年,黑死病,也就是鼠疫,因為患者晚期皮下大量出血,導致皮膚變黑,所以被稱為黑死病。這場瘟疫最起源於中亞,隨即席捲整個歐洲,根據史料記載所推測,這場瘟疫在當時的全世界,造成7500萬到2億人死亡,整個歐洲人口數量減半,是人類歷史上危害最嚴重的傳染病爆發事件。
而十字軍東征則開始於1096年,結束於1291年,這場戰爭持續時間長達近200年,雖然這場戰爭的目的對外宣稱,是在歐洲基督教教皇的支持下,從伊斯蘭教手中奪回聖地耶路撒冷,但是本質上還是一場掠奪財富和資源的戰爭。由於參戰的歐洲士兵身上都有十字標記,所以就被稱為十字軍東征。這場戰爭對歐洲以及阿拉伯世界的文明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延續至今。
另外,這部漫畫還涉及到了一個著名的假說,就是「地球空洞說」:一些人認為,地球內部是中空的,裏面的居民都有着發展水平極高的文明。這一假說在19世紀最為流行,由於人類對南極了解甚少,所以支持這一假說的人認為,地球空洞的出入口就在南極。而這一假說也成為了《大雄的創世日記》中結尾處,人類與昆蟲文明對峙這場高潮戲份的靈感。
縱觀《大雄的創世日記》這部作品,可以看出藤子·F·不二雄老師在創作的時候,是有着極大的野心的。他想借着「創世紀」這一主題,來表現人類、乃至整個地球的演化歷程,但是也正如他所說,礙於篇幅所限,很多內容都來不及展現。而且平心而論,正是由於涉及的內容過多,再加上冒險元素的缺乏,所以這部作品的趣味性遠遠不如之前的14部大長篇,想必藤子·F·不二雄老師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下一部《大雄的銀河超特快》中,又回歸到了傳統的冒險模式。
但是,藤子·F·不二雄老師在這部作品中,所描繪對於生命演化的思考、人類文明進程的解析,也讓《大雄的創世日記》有着其它大長篇作品所不具備的「史詩」般的厚重感。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也不得不佩服藤子·F·不二雄老師那淵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