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上映十周年紀念
《大雄與綠巨人傳》
補完計劃
・幸福的铜锣烧 暗影雪狼Husky三、淺析電影的情節、立意和表達
情節和人物
由於電影對情節交代的不清楚,梳理電影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就成為了本文繞不過去的一件任務。筆者無意寫流水帳,本文就試著從主要人物內心的變化過程來梳理劇情的脈絡。
(一)莉蕾公主
關於莉蕾的身世,上文已經提到她是綠之星的國家元首,王位世襲自她已過世的雙親。那麼莉蕾對於自己的職務是怎麼看的呢?似乎和奧黛麗赫本在《羅馬假日》中飾演的公主一樣——她對不得不應付的政治活動感到厭煩,同時還會擅自離開宮殿。這位少女顯然有些青春期叛逆的性格,因此總是對身邊的侍從發脾氣。 只有在不得不披上誇張的公主禮服參與正式政治活動時,這位少女一改平時叛逆元氣的作風,換成了母儀天下的姿態。以熟練的演說煽動了在場所有議員甚至包括筆者……相信很多喜歡本作的觀眾都對莉蕾的演說腔調印象深刻。
一個叛逆元氣的美少女,同時又是一個國家的領袖,這就是莉蕾在電影初期給人的形象,此時莉蕾的形象已經非常立體,足夠引起觀眾的興趣了。
電影劇情持續推進,就像奧黛麗赫本飾演的公主擅自出宮玩耍走丟了一樣,莉蕾也在擅自出宮玩耍時迷失在了綠之星鄉村中,由於種種原因她和大雄他們走在了一起。這段鄉村旅行也成為了公主內心的成長之旅。
起初,莉蕾習慣性地擺著那份公主的架子,對於森林原住民「侵占」所謂皇家資產——樹林裡果實的行為指指點點,又拒絕與大家一起享用果實。
但是看到旅行中大家彼此分擔痛苦和快樂的點點滴滴,她的內心是充滿矛盾的。
經過一路上的艱難跋涉,莉蕾看到了大家互相扶持到達村莊的過程。她認識了大雄、靜香、樹小子等朋友,也重新認識了自己。
她原本只是一個會很熟練地扮演公主這一角色的人偶,她存在的意義只是為了國家禮儀和煽動議會。而現在,祭典的篝火最終融化了她冰封已久的內心,裝扮出的姿態逐漸被真實的情感所取代。她意識到自己有責任為朋友、為綠色做些什麼,她開始思考綠之危機的真正來源……
(二)樹小子
起初,樹小子是滿懷感恩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大雄在垃圾堆里將它帶回家,哆啦A夢的道具賦予了它自由行動的能力,小鎮上的大家也樂於和樹小子一起玩,他們讓樹小子感受到小鎮生活的溫暖與幸福。特別是手拿紅色水壺的小女孩與樹小子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時光,因此代表著溫暖的紅色的水壺的形象就深深烙印在樹小子的心中。
樹小子是一個活潑,細緻,好奇心旺盛的孩子。在發現後山的異樣後,它偶然通過了亞空間隧道進入了「綠之星」。在「綠之星」上,樹小子認識了莉蕾公主和長老兩位朋友。因為樹小子請求長老使出神跡治癒受傷的大樹,所以長老認為樹小子是一個「善良的孩子」,並且賦予了樹小子力量。由於長老就是綠之星本身,也就是說樹小子具備了使用綠之星力量的潛力。
在「綠之星」的旅行當中,樹小子開闊了眼界,在整個宇宙的維度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具有了身為「智慧植物」的自覺。在長老的引導之下,它開始了思考……
然而,希拉所推動的「地球人類滅絕計劃」卻如大洪水一般降臨在了地球。在《電影世界觀構築分析》一文中我們已經提到,毀滅性武器「綠之巨人」的誕生的契機是狂熱和仇恨,它的力量竊取於綠之星本身。因此,擁有綠之星力量的樹小子就被希拉當做「綠之巨人」的力量來源而被逮捕。
當樹小子來到已經被「綠兵」覆蓋的地球大地上時,昔日小女孩的紅色水壺已被凍結,孩子們或許都已經被綠之兵器所埋葬。看到自己所感恩的一切都被毀滅的慘狀,它立刻被衝動和仇恨所吞噬。再加上樹小子本身擁有綠之星的力量,它很快變成了毀滅性武器「綠之巨人」。但是,「綠之巨人」所攻擊的目標,並不是希拉所指示的地球,而是「綠兵」。
被困在在「綠之巨人」內部的樹小子已經被自己的衝動和仇恨所召喚出的「綠之巨人」所吸乾,所幸在大雄和莉蕾的澆灌之下,樹小子終於回到了大家身邊。「綠之巨人」隨即傾覆。「綠之巨人」的出現對「綠之星」本身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所幸,最終長老用自己最後的力量治癒了「綠之星」。
在經歷了悲傷、憤怒與衝動的洗禮之後,樹小子明白了許多。它決定再次開始旅行,因為他想要變成像長老那樣的人。他要去見識「自古至今堅守的忠貞不渝的生活」,在更宏大的時間和空間中觀測宇宙,將長老所說的「愛」培育地更偉大。
立意和表達
本作在立意上可以分為三個層次,逐層推進,最後升華。現在讓我們一一分析。
(一)從最基本的環境問題入手,表達環保的重要性
這個立意,任何人看了電影之後都能理解。但是我還是結合藤子老師的原作談一談這條立意背後的時代背景。 這次大雄所居住的的街道的形象和以往的TV作品及電影作品中有所不同,住宅區和田野、山丘彼此交融,還原了昭和時代普通街道的風貌(原型是西東京市石川山周邊地區)。
這種時代背景不是巧合,眾所周知,作為《綠巨人傳》原型的短篇《大雄與樹小子》(1987),正是昭和年代(1926-1989)末期的作品。那時的日本正處於戰後第二波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其產生伴隨著投機熱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場和土地交易市場更為明顯。其中,受到所謂「土地不會貶值」的土地神話的影響,以轉賣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價開始上升,由此也引發了興建住宅區(宅地化)的熱潮,城市的高速擴張導致大量山林受到破壞。
電影的後半部分出現了東京被綠色覆蓋的景象,渡邊表示,是為了致敬藤子老師的SF短篇作品《綠色的守護神》中東京化為叢林的場景(下圖左下角)。
(二)通過綠之星對地球的戰爭引發人們關於對戰爭和政治的思考
在《電影的世界觀構築分析》一文中我們已經提到過「綠之都」的政治和發動對地球侵略戰爭的過程,在此不再贅述。關於這次行動的本質,我們可以概括為:「以政治正確之名,煽動偏見,狂熱和仇恨,最終引發侵略戰爭的行為。」這裡「綠之巨人」應該是同《海底鬼岩城》中的「鬼角彈」、《雲之王國》中的「諾亞計劃」,有隱喻核戰爭之意味,相比起《海底鬼岩城》對於仇恨的延續的擔憂、《雲之王國》對於「政治正確」之名的濫用,《綠巨人傳》既延續了前作的思考,也更加強調了使用毀滅性武器必將反噬自己的結局。
(三)最後大結局中,本作的立意更是得到了升華:「一切生命都是因互相扶持才形成了宇宙。這是永恆不變的真愛」
本作嘗試加入這樣一個很有高度的立意,這個立意應該不是渡邊的私貨,因為在忠實呈現原案劇本的漫畫版中有同樣的闡述。這時審視前兩個立意可以發現,本作中提倡環保的真正的追求是人類與自然萬物的彼此尊重,和諧共生。這個觀點實際上也是對《哆啦A夢》這部作品所倡導的價值觀的回應和升華,我們記得在《大雄的雲之王國》《大雄的創世日記》等作品中也提到了類似的觀點,長老最後的發言為這一觀點做了最好的敘述。
作品中在長老說完他最後的話後,原本用於戰爭而覆蓋在地球表面的綠兵變成了滿地鮮花映紅了天邊。也許所有的人都在這一刻理解了長老的話。仇恨、狂熱的陰雲一消而散,取而代之的是理性、尊重和關懷。正如長老所說:「宇宙充滿愛。」看到這裡或許很多人都要笑了,宇宙怎麼會有情感呢?這裡自然是一個比喻,喻指的是這個世界上萬物只有彼此依靠才能共同繁榮的客觀規律。從人類的視角來看,這樣的宇宙難道不是很有人文關懷嗎?
《大雄與綠巨人傳》的立意可以算是對哆啦A夢電影這一題材很好的演繹了。遺憾的是,由於本作在敘事上的缺陷,特別是在最高層次立意上並沒有相應的敘事做為基礎,而直接採用了說教的形式全盤托出,導致最高層次立意本身的說服力顯得較為薄弱。
在深挖作品基底的同時,我們需要承認的是,《電影哆啦A夢》作為一個子供向作品,主要需要考慮的應該是能否將一個故事講清楚,以及能否在全篇保持較為良好的製作水準等,這既是《哆啦A夢》劇場版的基本要求,也是觀眾最首先需要保障的觀影體驗,在這一層面《綠巨人傳》顯然沒有做到;至於作品能否通過一個簡單易懂的故事承載引人深思的內容,則又是更上一層樓的高難度的命題。
一般而言,優秀的藝術作品大都是以簡單的形式承載複雜的內容,筆者認為基本上只有藤子老師在世時創作的一些大長篇(特別是90年代的作品)能夠企及這一高度,例如《大雄與雲之王國》,其便在孩童便能理解並享受的劇情為基底之上埋藏了相當龐大的信息量:有人在其中看到了藤子老師對自己80年代所創作的《哆啦A夢》大長篇中的烏托邦理念的反思[1],有人看出了其對工具理性與技術理性的批判[2],有人看出了其對於冷戰和蘇聯的影射……[3]這些想法可能並不一定是作者的本意,但卻完全可以被認為是由這部作品引發的正常聯想與思考。相比起來,《綠巨人傳》雖然有渡邊所加入的頗高立意,但是卻缺乏流暢的故事作為形式的載體,實在是顯得有些空洞。正如Stage1st論壇用戶「淳太①」所言.
有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和探討的問題,並且能夠淺顯易懂的表現出來,講好使觀眾能與創作者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共鳴和思考其實才是最難的,而哆啦劇場版要做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東西,而不是弄成一個晦澀難懂,讓小部分人樂在其中就行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