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Q太郎、哆啦A夢與零·工作室(完結)

Dorawinnie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在《小超人帕門》連載結束之後,藤本弘又創作了《21衛門》,不過這部讓藤本弘覺得非常「享受創作過程」的作品卻反響平平。漫畫人氣不高,動畫就無從談起,如果沒有動畫,那麼對於「零·工作室」來說,收入也會減少,所以藤本弘決定用一部新的作品來代替《21衛門》,這部作品就是《酸梅星王子》。

可是《酸梅星王子》的人氣也並沒有達到預期,動畫也將隨之結束。

除了《酸梅星王子》之外,「零·工作室」其它動畫的製作也陸續結束。而此時,「零·工作室」的員工已經達到80多人,每個月光是員工的工資就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如果沒有新的動畫企劃能夠開工,公司就沒有收入進帳,公司的運營就會陷入巨大的危機。

1969年的8月末,「零·工作室」召開了一次董事會,在會上,藤本弘提出辭去社長一職,並提議由石之森章太郎擔任社長,他認為石之森章太郎在動畫行業里有着比較豐富的人脈,所以比自己更適合擔任社長。

「零·工作室」在藤本弘任內達到發展高峰,但同樣也是在其任內開始出現經營危機。平心而論,正如前文所說,由於「零·工作室」的經營模式是所有董事開會討論決定,所以「零·工作室」的經營危機,跟藤本弘關係並不大。

當時,日本的漫畫行業也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相對於七年前,公司剛成立的時候,現在的幾位董事都成為了當紅漫畫家,手裡都有各個雜誌的連載任務,而為了處理這些任務,以及更好的管理版權問題,這些漫畫家都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實際上,從1968年之後,這些董事在一起開會的次數就已經大大減少了,公司的實際運營幾乎都是由鈴木伸一和角田喜代一來完成的。

在成立初期,幾個董事經常聚在一起構思企劃、討論情節、設計角色、制定發展策略,而這一場景在「零·工作室」成立的七年之後,已經不復存在。再加上這些人都是藝術家出身,並非那種理性的經商頭腦,也沒有公司的管理經驗,在早期,幾個董事為了能得到更多、更大的項目製作,開始擴大規模,但是他們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在公司擴大規模之後,運營成本就會增加,而他們又沒有相對應的經營策略。雖然鈴木伸一等人也在努力拓展業務,但是當時日本動畫產業也處在一個高速增長期,競爭也非常激烈,而「零·工作室」這種規模,在預算成本上,跟其它公司相比,也沒有優勢。這一系列的因素,使得「零·工作室」能出現如此局面也就是必然了。

在石之森章太郎擔任社長之後,董事們曾討論並施行過一些舉措,比如縮減員工規模、雇用制改為計件制等等,但是收效甚微。公司又回到了成立之初的入不敷出的狀態。

1969年底,「零·工作室」再次召開了一次董事會議,在會上,角田喜代一把工作室目前的狀況給大家說明了一下,並就工作室未來的走向,向其它幾位董事徵求一下意見。

藤本弘認為,正是由於自己的幾部作品沒有取得足夠的人氣,導致無法進行動畫製作,讓「零·工作室」損失了一部分收入,工作室到今天這個局面,自己是有責任的。

安孫子素雄安慰自己的老搭檔說:「其實能做到今天,我覺得已經很可以了。動畫製作,我們都是外行,有時不得不看着鈴木一個人帶領動畫部在孤軍奮戰。」

石之森章太郎也說道:「是啊,我也覺得已經做的很好了。」

最初的幾個人是懷着製作動畫的夢想,聚在一起成立的「零·工作室」,在這七年裡,大家一起從最初的艱難時刻走過,也有過輝煌。不過隨着時間的流逝,特別是製作《鐵臂阿童木》動畫的失敗,讓大家也意識到,自己畢竟只是漫畫家,雖然有着製作動畫的夢想,但是現在夢想已經實現過一次了,那也是時候結束這個遊戲,回歸到自己的本質之中去了。

赤塚不二夫說:「那就到此為止吧。」

最後大家商討一致同意,將「零·工作室」解散,唯一覺得對不起的就是那些員工。對此,大家也決定,除了盡最大可能在經濟上給予補償之外,還會通過人脈為他們介紹到其它動畫公司去。

雖然決定解散的董事會是在1969年底,但是「零·工作室」真正解散是在1971年,之後「零·工作室」歸到鈴木伸一名下,成為其個人工作室,鈴木伸一和僅剩的幾名員工一起,進行版權管理等餘下的工作。在這些工作結束之後,其它幾名員工也相繼離職,最後僅剩鈴木伸一一個人。

2014年,「零·工作室」被清盤,相關資料都移交至杉並動畫博物館。至此「零·工作室」這個名字算是正式退出了歷史舞台。

而在1969年底的董事會結束之後,藤本弘就馬不停蹄的趕回自己的工作室,因為他要趕緊趕工,完成和小學館說好的新連載。在《21衛門》《酸梅星王子》都沒有獲得好評之後,藤本弘也急需一部新作來為自己提氣。不過藤本弘可能沒想到的是,在隨後幾年裡他的漫畫家生涯會隨着這部作品迎來巔峰。這部新作的名字就叫《哆啦A夢》。

月見台17600是由哆啦A夢愛好者創立的公眾交流平台,如果你喜歡請分享給你的朋友,如果你有什麼建議或者有興趣進行投稿,請加入QQ群:1131976701。